如何让AI更具有建设性?ChatGPT的太极与人类智慧的碰撞

文章主题: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AI 味儿, 社会矛盾, 产品竞争

666AI工具大全,助力做AI时代先行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虹线 (ID:gh_900eeca5a2fc),作者:评论尸,题图来自:《机械姬》

如果你已经玩过了类似 ChatGPT 这样的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应该会有这样一个印象:这些 AI 究竟能做什么,与你提出问题的方式,以及希望它扮演的角色有关。

在许多 Prompt Engineering 的框架中都有记载(比如 CRISPE),让 ChatGPT 更好工作的核心方法之一,是告诉它需要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CR: Capacity and Role(能力与角色)。你希望 ChatGPT 扮演怎样的角色。

I: Insight(洞察力),背景信息和上下文(坦率说来我觉得用 Context 更好)

S: Statement(指令),你希望 ChatGPT 做什么。

P: Personality(个性),你希望 ChatGPT 以什么风格或方式回答你。

E: Experiment(尝试),要求 ChatGPT 为你提供多个答案。

🎓当面临”核裂变原理”这类问题时,ChatGPT这位全能知识助手会以多维度视角提供解析。它能像大学教授那样深入浅出,也能像科普作家一样通俗易懂,甚至是幼儿园老师的语言风格,为不同层次的听众定制答案。每种解释都精准且独特,就像为学生量身打造的课程内容,旨在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当然了,我们不难发现各类创新的数字替身正逐渐崭露头角,比如💡 GPT 领导者——乔布斯版、🌟 Peter Thiel 重塑者——GPT 影子特朗普,以及🔥 ChatGPT 打造的原型。尽管它们经过了一定程度的微调,但其核心仍源于ChatGPT的源头。🚀这些数字化身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想象空间,也展示了技术如何塑造个性化的表达。

🌟呼唤知识巨匠,就像穿越至无尽智慧的殿堂,那里汇聚了世间所有洞察与个性,然而殿堂静默无声,唯有精准定位问题的灵魂,才能唤其至浏览器,化为现实中的解决方案💡。

角色扮演这个行为,不是在“激发” AI 的智能,而是在“限制” AI 的智能。

🎨 AI绘图不再局限于“炼丹”,早期用户已察觉其局限性。尽管Midjourney的作品令人惊艳,但要达到最佳表现,往往需要明确的风格定位或特定画家的引导。在这个强调定制与效率的世界里,全能型的Stable Diffusion虽可通过\(lama\)扩展多样风格,但过度填充可能导致混乱,反而是专注于当下主题,让画作更聚焦、更具特色。🎨

这让我想起 Neale Donald Walsch 的《与神对话》中对人的缺陷的褒奖:人之所以存在缺陷,是因为神无法从完满的自己中欣赏自己的完满。因为它没有缺陷,也就不存在完美。没有坏的、恶的、丑的,也就没有好的、善的、美的。每个有缺陷(不全知全能)的人,都是神的完满的镜子,有缺陷的人不是神的一部分,而是神本身,神在人这种充满缺陷的物种中体现自身的完满。

《与神对话》是一本生活哲理书(某种程度上也是新宗教书),因此作者的这种哲学思辨,原意是为了安抚由消费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创造的“缺陷之人”的心灵。

但当 AIGC 出现之后,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真正的神谕——无论是绘画、文字、写代码还是别的什么——我们比 AI 强的地方,就是我们比 AI 愚蠢、狭隘、傲慢、有缺陷,并对事物抱有偏见。

🎉你是否好奇过ChatGPT为何总能保持冷静,给出那套标准的“四部曲”回应?🤔其实,这背后的策略是AI语言模型的专业调教与用户隐私保护的巧妙平衡。💡ChatGPT通过算法学习,擅长避免直接冲突和敏感话题,以中立且客观的方式呈现信息,就像一位专业的公关顾问。👩‍💼同时,它尊重每个用户的提问,不透露个人信息或推销任何产品,确保交流的纯粹性。每当你抛出尖锐问题时,它不是机械地复述预设答案,而是根据上下文灵活应变,尽可能提供有用且不带倾向性的解答。💡SEO优化提示:使用”ChatGPT的智能应对策略”、”AI公关调教”等关键词,增加对Chat功能的理解。想要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探索如何在互动中挖掘更多价值吧!📚记得,下次提问时,不妨换个角度,说不定能激发出更深入的探讨呢!🤔—📝当面对尖锐问题的挑战时,ChatGPT以其独特的智慧和隐私保护策略,总能给出中立且无趣的“四步回应”。🔍AI语言模型的精巧调教使其在回避冲突与保护用户隐私间游刃有余。💼它就像一位专业的公关专家,以客观的方式提供信息,确保交流的公正性。每一次提问,ChatGPT都展现其灵活性和适应性,尽力给出实用且不带偏向的回答。💡SEO优化建议:关注”ChatGPT策略背后的逻辑”、”AI与用户互动的艺术”等话题,提升搜索排名。不妨换个角度提问,挑战它的智慧极限,也许能开启更深入的对话之旅!🚀

1. 尽量客观简要地描述事实;

2. 从其中一个方面解释这一事实;

3. 从事情的另一个方面解释这一事实;

4. 告诉你事情存在复杂性,具体如何需要你自己来做出判断。

极简主义的现代生活方式

这是由于人类社会并不运转在完美的赛博空间里,而是在充满矛盾与张力的现实空间之中。这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往往并非站在两个对立面的侧边或中间,而是站在两个对立面的其中一边。

在进行许多工作时,你必须全然站在矛盾的一侧思考与努力,哪怕你知道这种努力是不合理的(比如你明知事情的另一面更好),事情才会真的开始向前发展。

这在商业竞争中极为常见,比如大部分企业会不遗余力夸赞自己的商品,如果法律不禁止,他们还会尽最大的努力贬低甚至诽谤竞争对手的产品,哪怕他们知道自己的产品实际上不如竞争对手。而他们的竞争对手也会以同等的力度与方式来回击。

奇妙的是,在这种张力之下,最终不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往往都会变得越来越好用,整个市场和行业得到了发展——马克思将之总结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由于 ChatGPT 或者说 AGI,天然具有的局外人视角,它难以形成自身的主观视角,也就无法自然形成这种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张力。

像前文提到的 Prompt 技巧那样,让 AI “扮演”一个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遗憾的是,AI 无法“生成”偏见与狭隘。

比如,你可以让 ChatGPT 扮演一个小粉红,扮演一个公知,扮演一个美国铁锈带农民,扮演一个哈佛商学院的法学精英。

但这些角色扮演基于已经被贴好标签的社会刻板印象。

数据截止到 2021 年的 ChatGPT 所扮演的美国铁锈带农民,可以非常自然地给出自己对特朗普的支持,但如果我们能够把数据限制到 2016 年特朗普当选前,那么它就不一定能“预测”出自己对特朗普的支持了。

因为一个美国铁锈带农民并不天然支持特朗普,他的家庭三代需要亲身经历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五大湖地区的工业衰落、80~90 年代的国际贸易冲击、21 世纪的金融泡沫,这些切肤之痛需要通过一系列内心的抽象过程,转化为对精英政治、移民、国际化、硅谷和新自由主义的痛恨。而这些痛恨要进一步经过“推理”,与特朗普的许多竞选叙事进行联立,才能得出“支持特朗普”的结论。

ChatGPT 会败在前半部分,它没办法像铁锈带农民那样以极为“狭隘”的自身立场看待问题——它既无法亲自感受到身为一个铁锈带失业工人家庭孩子的痛苦,也无法将这种痛苦与社会上的另一部分进步力量建立对立关系(这涉及到现实世界才有的“稀缺”与“剥夺”体验)

当 ChatGPT 被海量对立的信息喂养成一种“相对主义的全知全能”,就会意识到“铁锈带的失落只是全球化给人类带来的小小代价,从全人类的福祉来看,像红脖子那样去支持一个疯王是不合乎‘逻辑’的”。

只有当“红脖子”与“特朗普”已经在原始数据中产生了联系,或者说“红脖子已经在 2016 年支持了特朗普”,ChatGPT 才能在这一问题上扮演好一个赛博红脖子。

在真正的 AGI 来临之前,我们也许会在 ChatGPT 这个阶段停留许久。

在这个阶段里,做一个不完美的人,可能就是普通人最大的优势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虹线 (ID:gh_900eeca5a2fc),作者:评论尸

AI GPT

AI时代,拥有个人微信机器人AI助手!AI时代不落人后!

免费ChatGPT问答,办公、写作、生活好得力助手!

搜索微信号aigc666aigc999或上边扫码,即可拥有个人AI助手!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