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数字时代革命!微软Copilot开启全新工作模式,GPT-4将如何重塑世界?
文章主题:
🎉🚀 数字时代的大门正式开启!🚀🔥 —— 2023年3月17日,微软365 Copilot的发布瞬间点燃了科技的烽火。Microsoft副总裁Jared Spataro以前瞻性的话语宣告,这一天标志着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其中Word、Excel、PPT、Graph和Outlook等核心工具将实现前所未有的互联互通,并且这一切都将因GPT-4的强大赋能而更加强大与智能。🚀🌈 数字的未来,已不再遥远!🌍💻
🌟Microsoft’s CEO, Satya Nadella, witnesses Copilot as a groundbreaking milestone 🚀, signaling a shift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hat promises profound transformation. The advent of this game-changing tool sets off an unstoppable productivity surge, akin to a massive洪水, sweeping across industries with immense force. But where lies the sanctuary amidst this technological storm? 💪🔍With Copilot, the horizon blurs as we enter a new era of collaborative work, revolutionizing not just job processes but entire ecosystems. The impact is set to be seismic, leaving businesses and professionals alike seeking refuge from the digital disruption. 🌊💻As we navigate these uncharted waters, it’s crucial for organizations to adapt and embrace the shift, equipping their workforce with the skills to thrive in this new paradigm. The question now becomes: How can we build our Noah’s Arks, safeguarding progress while riding the wave of innovation? 🛸️♂️#CopilotTransformations #ProductivityRevolution #DigitalDisruptionResponse
GPT-4将取代的十大职业?
有人问GPT-4:最有可能被AI淘汰的工作,是哪些?
GPT-4毫不迟疑地给出前十选项:记录员、司机、电话销售、传统新闻记者、前台接待、数据分析、政策顾问、图书管理、联系人员、投资顾问。
个人感觉:GPT-4所言有些道理,但有些岗位,譬如政策顾问、投资顾问,以及有人所担心的律师、医生、警察等职业,短期内不太可能被AI替代。
因为这些职业都与人高度相关,柔性的灰色地带较多。在政治、法律、安全、资本等方面,更倚重人性,而非规则。AI能否洞彻人性,令人怀疑,如果AI能洞悉人性,这些领域是否能任其深入,更令人怀疑。因为AI能将每个字节的信息都存储下来,且是全球云存储,删都删不掉。所以与人设相关的职业,就算AI的智能达到了,人们也未必放任它去做。
一位兼跨机械、电气、程序的跨界工程师,担心自己被AI淘汰。我告诉他:你的工作风险不大,甚至可能在未来权重会上升。因为你能动手制造、操纵、维修设备,反而越来越吃香。请注意:AI现只是算法,它重点威胁坐在电脑前做报表、画图、吹空调、懒得动、拿高薪、动手能力差的书虫(白领)。但执行AI指令的机器人研发滞后,看乌俄战场:从星链到无人机全智能化了,但没有机械战士,最终得靠人肉把AI指令落实到物质实操层面。这位机电工程师大喜:明白了,在机器人彻底成熟之前,AI得靠我,我还能修理AI所寄存的设备。
有位金融界朋友,送夫人到国外进修音乐。他夫人是位优秀的调音师,这职业不易被AI淘汰,反倒可借助AI以智能化手段达到更高境界。因为需要调钢琴的大多是有钱人,富人花钱要享受真人为其服务,就像高档酒店,一定要由真人门童开门,而不是电子感应门。
原创音乐人、绘画人、自由创作人
但是,原创音乐人、绘画人、自由创作人,可能会遭到AI的很大挑战。
专业人士说:AI根据平时搜集到的用户个人爱好,推算其趣味,假设你喜欢“霉霉”,它就作曲、编曲、演奏、合成……制造许多从风格到嗓音,都足以以假乱真的专辑,听到你想吐为止。而这并非Swift的作品,她一分钱版税也收不到,且还告不了AI公司盗版。
非专业者使用AI“深度学习”,模仿原创音乐人、插画师、自由创作人的风格,合成很多类型化音乐、绘画、文字作品。然后在某宝上以9.9元个人定制为噱头,每月批量制造上万首/幅类型化作品,能卖出1000多单也不错了。
不对称竞争,会使需要投入十几年时间和大量金钱辛苦学习、艰难实践的原创音乐人、插画师、自由创作人,被迅速挤兑得面临生存危机。
一些专门承接外包文案写作、PPT制作的自由职业者,已感到危机。这些作者能力较强,才敢于自谋生路。一篇稿件起价数千元至上万元不等,每月只要完成几篇稿子、PPT,就过得轻松滋润。在GPT-4竞争下,文案单价迅速贬值,这些能力超群者不得不重回朝九晚九打工者行列,坐在办公室里指挥GPT写稿子。Boss不会因AI大大提升生产效率而让其下午5点准时下班,以前你三天写一个方案,现在Copilot这么智能,为啥不能一天写8个方案?
而这些能力更强、经验更丰富的前自由职业者重回“鸽子笼”做“社畜”,将压迫能力稍弱、缺乏经验的新毕业白领更加内卷,还未必保得住自己的工作。如果寒窗十几年的结局是失业,那还下苦功学习作甚? AI研发者早就提供了“VR虚拟视觉、元宇宙虚拟现实”的“沉浸式体验”。而人生苦短、白驹过隙,往往是沉浸一下,少年白头。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会带来人类智慧的宕机?从人类行为学和观念的视角审视,杞人忧天虽显得过虑,但乐不思蜀可能危害更大。
作为自由写作者,前几年饱受盗版困扰,知识产权维权苦不堪言。没办法,想了些主意:PDF转图片、加水印、设密码、每页都附带版权声明等,以增加盗版成本。盗版者得请文字编辑把图片人工录入为文案,再请专业美工重新配图设计成稿,这样仅人力成本就得上万。盗版是为偷钱,得不偿失自然就不会有人盗了,这种自我保护效果还挺不错。
但是,AI具备了看图识文能力,甚至能移除文章的水印,还能够根据文章配图在网上搜寻清晰度更高的图片,还可以根据文章风格替换些词语、调整结构、更换图片,编撰出非常类似却不是完全一模一样的文章,AI公司把这种能力称为“深度学习”。当这种科技将变造、剽窃一篇作品的成本降低到50元时,原创者的一切努力与奋斗都将付诸东流。
活人每天至多写2个短篇,如果被AI“深度学习”瞟一眼,然后开始变造,半天就复制出200篇类型化文章、向50个编辑部投稿,怎么与其竞争?
无论是音乐、绘画,还是原创写作,都需要长期刻苦学习、持之以恒的磨练、更兼天资与悟性、生活积累,最终成功率还相当低。如此辛苦、艰难、低效费比的思想、文化、艺术产出,被AI瞟一眼就“深度学习”了,原创就会被淹没在类型化复制、批量化销售、低价竞争的“红海”里,原创者只好改行谋生。
后面的孩子,谁还会再去学这些充满艰辛、费力不讨好的东西呢?大家从小学点编程就行了,谁搞出一张原创,AI蜂拥而至、“深度学习”,然后成千上万迅速复制、在某宝店里9.9元个性化定制大倾销。结果因同质化竞品太多,降到6.9元、4.9元,甚至1.9元……原创者消失了,“深度学习”者卷死!这很可能是我们将要面对的现实市场。
诺亚方舟与大洪水
人类历史上每次生产力巨大跃进,都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改变整个社会观念和人的行为方式。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进步无可阻挡,但是人类群体和个体进步,却永远不如科学与技术进步快,这种发展不对称性,总会付出巨大代价。
1890年代之前,欧洲城市遍地马车,当时《泰晤士报》认为最大问题是街道的马粪污染。而到1920年代,欧洲和美国进入汽车时代,伦敦、巴黎、纽约不但未被马粪淹没,反而将市区平均交通时速由10公里提升到25公里,数百万马车夫失业,上千万人学会驾驶汽车,这当然是巨大的社会进步。
但这种宏观进步的代价,是中间夹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人群和个体的进步赶不上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的宏观进步体现为萨克森-科堡-哥达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摩根家族、霍亨佐伦家族、罗曼诺夫家族等在权力与财富的巨大成功,而许多欧洲人具体而真实的工作与生活陷入困境。成千上万百姓认为:社会体制出了问题,唯有彻底砸烂旧世界、推倒重来,再无他法……1914年,数千万欧洲普罗大众,带着那个时代的焦虑和不安,期盼着混乱与变革。
微软在发布Copilot时,有IT人士幸灾乐祸:10亿打工人被革命。这有些像:做AI的Boss和精英踏上方舟后,欣赏着铺天盖地而来的洪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这时代的群体和个人、非AI专业的其他人,将以何种观念与行为应对今后的生活?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美逸君


AI时代,掌握AI大模型第一手资讯!AI时代不落人后!
免费ChatGPT问答,办公、写作、生活好得力助手!
扫码右边公众号,驾驭AI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