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历史发展
节日活动
风俗习惯
节令食品
关于春节起源有说法诸多其中有几种较具代表性说法春节源于腊祭、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等 其中最被普遍接受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公元前2000多年一天舜继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由来后来叫春节
节日起源
春节以前也称元旦是正月第一天而中国历代正月设定日期却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即正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为岁首后人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阴历(即农历)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末年长达2080年
时间演变
不同时代春节有不同名称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元日”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事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袁世凯将元旦定义为西历01月01日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名称变革
发展
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东京梦华录》说:“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到了明朝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盛行《万历嘉兴府志》中记载:“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隈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饮锣鼓彻夜谓之守岁”
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传统但各地吃 饺子习俗亦不相同有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特有方式按照中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与北方不同南方年夜饭通常有火锅和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南方还有一些地方过春节讲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春节时间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最早春节”(如1966年1月21日)和“最迟春节”(如1985年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人为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公历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闰春闰春节又称闰正月从公元1645年使用历理置闰制开始到公元2800年1155年农历闰正月只发生6次非常罕见其年份分别 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 闰春节过法如果一年有闰正月原则上春节过第一个正月到了闰正月时候则不过节当然也有少数地区过完第一个正月春节以后. 到了闰正月时候也过闰正月春节因为闰正月也叫正月所以也把闰正月初一也看做春节来过
春节历法
春节是除旧布新日子春节虽定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主题即“辞旧迎新”
传统民俗
春节也是祭祝祈年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庆祝丰收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主要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春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关照并祈愿新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福佑
春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春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喜庆气氛
现代社会通行贺年卡中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贺年片叫做“名刺”“名贴”它是把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卡片上面写上自己姓名、地址各家门上粘一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贴)拜者投名刺(名贴)于门簿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
拜年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扫尘
守岁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风俗按民间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欢乐气氛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新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气氛是节日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推移爆竹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中国花炮之乡,生产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燃爆竹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日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说法也就是官府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习俗有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传统习俗:祭灶、蒸花馍、写春联、吃灶糖、扫尘
小年
贴春联每年农历腊月最后一天晚上农历年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 之为“除夕”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是人们辞旧迎新日子由于农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不同了但是这一天常常不论是二十九还是三十习惯上都被称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年夜饭以后有发压岁钱和熬年夜习俗、周、秦时期每年将尽时候皇宫要举行“大傩”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传统习俗:置天地桌、吃年夜饭、接神、踩祟、接财神
除夕
压岁钱正月初一是“鸡日”原名“元旦”“元”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这一天是一年头一天春季头一天正月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年、月、日三者开始
传统习俗:开门炮仗、拜年、占岁、饮屠苏酒、聚财
正月初一
回娘家正月初二是“狗日”这一天(北方地区为正月初三)嫁出去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乡亲一如过年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而这些女儿又不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情意却甚浓真正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晚饭前赶回婆家传统习俗:祭财神(北方)
正月初二
正月初四是女娲造羊日子故称“羊日”这一天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羊会养得很好养羊人家会有个好收成传统习俗:迎神接神接五路吃折罗扔穷
正月初三
正月初四
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猪日子故称“猪日”这一天人们习惯不杀猪如果当日天气好则当年猪会长得膘肥体壮主人家自然喜上眉梢传统习俗:烧门神纸
“腊八节”这一天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习俗喝腊八粥中国已有千年历史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一种节日食俗腊远古时代本是一种祭礼名称夏朝称“清祀”殷商称“嘉平”周朝时改称“腊”“腊”是从“猎”字演变而来故“腊”“猎”相通因为一岁之终农作物已收晒完毕农闲了人们便到野外猎取禽兽用来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称之为“腊祭”先秦腊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中国喝腊八粥历史已有一千多年目前见到最早记载是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富人还是穷人家家都要喝腊八粥《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最早腊八粥是用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不仅清香甜美而且能畅胃气生津液因而颇受人们喜食随着时代发展花样越来越多腊八粥已发展成具有地方风味小吃腊八节后春节将至人们便开始购置年货打扫卫生布置居室以崭新面貌迎接“年”到来
腊八粥
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汉代杨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了制做方法明、清时是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诸法
年糕
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传统但各地吃[10] 饺子习俗亦不相同有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特有方式按照中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与北方不同南方年夜饭通常有火锅和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着生活幸福“年年有余”南方还有一些地方过春节讲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
饺子
Good Luck,Happy Life!
2018感谢对我们不离不弃;20我们不忘初心一起重新出发!借此新春佳节祝猪年兴旺万事如意!